有感而發  Thoughts and Voices

06 拆解《可持續大嶼藍圖》(一):整體規劃

日期:2017-06-04

記得去年,偉大領導人訪港,梁特首和波叔向他介紹了高度機密的大嶼山發展模型。雖然政府早已放風要重新規劃大嶼山,但一直流於口水,無公佈過實質範圍,此模型連香港人都蒙在鼓裏!經傳媒報導,民間批評,政府終開放模型供市民預約參觀,但詳細資料仍然欠奉……

「張德江模型」(圖片來源:明報

昨日,政府終於公佈了《可持續大嶼山藍圖》,可惜不知是否官員有心引導,縱觀各大傳媒都把重點放在「昂坪、舊東涌道變身賞花景點」,「大東山放棄建觀星台」這些小支小節。Come on! 堂堂大官怎可管些雞毛蒜皮?天行身為知識分子(識字),當然大人做大事,於是上政府網 download 了份《可持續大嶼山藍圖》來刨,看看它怎樣英明神武,既可發展又可保育……


看這類諮詢文件,當然不要被美麗的詞彙吸引,什麼「低碳智慧城市」,信你就没有智慧…… 反而要集中看最大的幾個工程項目,因為未來20年你要交幾多税,本港的空氣質素都會受到重大牽連,就好像現在的十大基建、港珠澳大橋建築明顯地拖跨了這幾年的空氣質素、能見度一樣。而今次這個藍圖就進一步落實了要在交椅洲和喜靈洲旁大規模填海建造人工島,連同開發梅窩,創造一個達1000公頃(10平方公里)的「東大嶼都會」!


可惜,不知是有意或無意,文件只樂於詳談上述的小支小節,對東大嶼都會卻着墨不多,只知道可以容納40至70萬人口(!),創造20萬個職位。其填海範圍呢?和「張德江模型」比較又明顯變了形,媲美韓國整容。雖說仍在規劃階段,但都未有撥款展開勘探工程、可行性研究就大變樣,令人覺得都好隨意、兒戲……


值得留意的是,交椅洲和喜靈洲人工島是怎樣連接其他地方呢?藍圖中只以虛線代表「可能的策略性運輸走廊」,連接九龍西、港島西、迪士尼、萬角咀等地,即是道路還是鐵路?跨海大橋還是海底隧道?無講,都幾廢。40至70萬人口已是屯門、沙田新市鎮的規模,好明顯,必須以公路幹線加鐵路來貫通。如果是大橋,這五條橋,有四條是長過青馬大橋的世界級橋樑!如果是海底隧道,每一條都遠遠長過現時三條海底隧道!況且,無論是連接到九龍西或港島西,都必須經過深達30米的海溝,反觀現時三條海隧只在十多米深的海床。可想而知,工程有幾浩大!香港人還有幾多白銀可以向國內的基建財團進貢呢?我們的下一代看來還會繼續受空氣污染之苦……

平心而論,《藍圖》又不是一無是處,起碼承諾了保留大蠔灣、東涌泥灘、水口泥灘、貝澳濕地,又無去搞大澳,伸延吊車…… 當然,不大搞,不代表停止蠶食。政府向有「行之有效」的機制,由城規會放寬「鄉郊式發展」範圍,再由地政、屋宇署寬鬆處理丁屋申請,又不撿控非法倒泥,貝澳濕地一樣可以玩完。除非由政府出資收地,或起碼納入SSSI…… 對唔住,份文件冇講過,不要有美麗的誤會!

等我有時間,再慢慢逐一分析藍圖的每項規劃……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