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行大運 Lantau Peak



日期: 2022-02-23
天氣: 時晴時陰,能見度一般。
相機: Olympus E-M5 MkIII

日記:疫情嚴峻,熱愛上班的自己也被迫留山工作。久未踏足大嶼,近來疫情重災區已由東涌轉移到所住的沙田區,是時候去東涌避疫了。東涌起步,經赤鱲角村、東涌砲台、伯公坳上鳳凰山,下昂坪,法門古道返東涌,約18公里。

今天鳳凰山又冷又大風,上至650米開始當風,吹得步履不穩,穿了厚風褸也幾乎頂不住。上到山頂更冷,著齊所有衫,和好些人一起等了成個鐘,冷得變冰條。一位叫「六叔」的人向同伴說今天一定有雲海,我發着抖引頸以待,最終雲海還是沒有出現。可能誤會了,是「陸叔」才對。

赤鱲角新村天后宮

行黃龍坑道經過不少次,也知道它是二級歷史建築,但從未深入了解。昨日路過,本打算只影幾張相,一位老人家扶着拐杖蹣跚地走過來,主動向我介紹了這間天后廟,原來絕不平凡,甚至可說是全港最特別的中式廟宇!

這間小型的天后宮建於道光三年(1823年),論歷史,不少其他廟宇比它更悠久,但都是經過多番修繕和重建,最多是保留着一些原本的石柱、石門框和牌匾,皆因傳統的中式建築以木為樑,支撑瓦頂,兩者皆不耐用,而青磚牆也會老化,需不時修補。

赤鱲角村的天后宮可不同了,它原本建於赤鱲角島的廟灣,以島上石礦場出產的花崗石建造,不單牆壁,屋頂也由11條橫置的花崗石叠成,只在上面加上瓦片作裝飾和防漏。橫樑和簷篷也是花崗石雕成,連一對門和門鉸也是,而且開關出奇地順滑,令人嘖嘖稱奇。甚至廟內的天后和侍女像也是石雕!這是全港唯一由全花崗石建成的中式廟宇,堪比歐洲的古教堂,難怪200年來屹立不倒,也無需大修重建。

由於興建赤鱲角機場,赤鱲角村搬遷到現址的東涌黃龍坑道,天后宮也在古蹟辦/古諮會幫助下於1991年拆件,1994年搬到現址重組,比赤柱美利樓更早,可說是本港第一個成功搬遷重建的古蹟。若非由全花崗石建造,根本不可能。據老人說,當年搬遷費用要130萬元。

原來這位老人家就是村長何容喜,他自豪地說村口牌坊上的對聯就是由他所題,叮囑天行必須為他拍照報導出來(雖然告訴過他我不是記者)。從他口中得知以前赤鱲角村有數百人口,大部分是走難來的國民黨人,現在住在新村的,則是原居民。

路線:東涌→赤鱲角村→東涌砲台→伯公坳→鳳凰山→昂坪→法門古道→東涌
純影集  Photos
















村 長 何 容 喜








赤 鱲 角 新 村 天 后 宮,建 於 道 光 三 年 (1823 年),二 級 歷 史 建 築。








六 枝 花 崗 石 柱 也 是 搬 遷 過 來,原 本 撑 着 草 棚。








連 一 對 門 和 門 鉸 也 是 花 崗石 造








橫 樑 和 簷 篷 也 是 花 崗 石 雕 成








興 合 是 赤 鱲 角 的 石 廠,張 九 元 和 張 九 省 相 傳 是 張 保仔 的 後 人,但 未 必 可 信。

















石 門 真 是 全 石 造,連 軸 和 鉸 也 是,但 開 關 出 奇 地 順 滑,証 明 手 工 精 準。











<< Last Page Page 1 / 5
Next Page >>

無添加。
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