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山、南房肚 Kam Shan



日期: 2023-05-21
天氣: 天晴,能見度一般。
相機: Samsung S22

日記:最近查閱60年前的航空照片時發現大埔錦山之上竟然有個泳池,而且今天仍存在於地圖。更讓人驚奇的是,原來旁邊間屋最初是天主教聖安德肋堂,建於1926年,即天主教在大埔/太和墟建立的第一間聖堂(為免刺激鄉紳,故建在比較遠離墟市的錦山)。不過,此堂在1937年損毀於颱風而遭棄用,至1957年教區把它交給耶穌小姊妹會用作友愛之家及修女學校,一班「小姊妹」在這裡過着刻苦的生活,種菜,養雞養鴿,出外打工...... 及至終老。至2008年再改為教會賓館。這間近百年歷史的屋竟然被古蹟辦忽略,實在匪夷所思!

然而,始終想不通,既然修女過着刻苦的生活,怎麼旁邊會建有泳池?為了解開這個謎和看古蹟,上錦山走了一趟。「泳池」已遭荒廢,裡面堆積了雜物,但出奇地深,且沒有下水梯,卻有條大水管由山下引水上來,相信是個儲水池才對。儲水池在1960年以前建成,在此之前,這裡沒水電供應,小姊妹要從山下擔水上來。然而,她們也得到各方義助,例如啹喀兵替她們建造鐵絲網,嘉道理農場教他們養雞。天行大膽推測,儲水池有可能是由英軍工兵建造,或由KAAA出資興建,不過今天在現場被蚊煩擾得很,一時未想通,故没有進一步搜尋。

錦山雖矮,卻是一座深藏不露的山,皆因山坡長滿刺鈎植物,層層交織,連野生動物也難以通行,何況是行山人。今天幸運地找到一條半荒廢的橫山徑,通到盡頭的光緒十六年墓。然後便是恐怖的密林,不見天日,不斷被藤簕鈎纏,舉步維艱。最後攀下一個陡坡,逃出生天,豁然開朗,眼前竟是一座涼亭,一個龐大的墓園......

此墓園於1958年建成,建造者為著名米商鉅發源的創辦人陳漢華,用以安葬其母。園中亦有立於1945年的福壽基(即是”種生基”),可見土地購入於戰前。根據園中碑文,一日陳母偶遊大埔,看到這個竹林小丘,認為是安享晚年的好地方,遂向鄉民收購土地,闢為別墅,築起涼亭,命名「漢家」。陳母1949年過身,年八十有三,陳氏把她葬於園中,好讓退休之後可終生仰慕。至於下方的大屋,約建於1960年,另外園內還有若干廢屋,一名「紫龍」,一名「月華軒」。後者建於1950年,欄杆採用佛教符號。

探完錦山,汗泥交融,渾身骯髒,下市區公園休息一會,洗淨一下,補充水分。再由碗窰行衛徑上鉛鑛坳,轉上高植林徑,直趨南房肚廢村。再走虎蹤徑下湖洋山廢村,在此發現一座大型古墳,相信是遷村時遺下。最後下城門水塘收工,天氣炎熱,夠皮了。

路線:太和→錦山→泮涌→白橋仔→碗窰→鉛鑛坳→南房肚→湖洋山→城門水塘




純影集  Photos







1963 年 的 航 空 照 片








「泳 池」







































































聖 安 德 肋 堂 (1926-37) / 耶 穌 小 姊 妹 友 愛 之 家 (1957-?) / 原 道 交 流 中 心 (2008-)


<< Last Page Page 1 / 8
Next Page >>

無添加。
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