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坑古蹟 Hung Shui Hang



日期: 2019-03-16
天氣: 時晴時陰,能見度一般。
相機: Olympus E-M10

日記:今天串遊三古:古老濾水廠、古墳、古蹟。頭兩古要多謝竺師太,追踪她路線好好玩。前元朗濾水廠,以前只曾走到外圍看,今次入到去拍照,有趣!然後落洪水坑水塘,澗邊小徑轉上山,有個古墳,看樣子應該過百年,但字跡模糊,淋水反光幫助辨字,可能建於明末清初!電塔落捷徑,要穿少少竹林,接回大路,輾轉去到屯門徑,抵達麥徑終點的何福堂。

何福堂有座法定古蹟叫馬禮遜樓,中西合壁,可惜不對外開放,只有誤入才可見識廬山真面目。

馬禮遜樓

馬禮遜樓是少數未獲評級就宣佈定為法定古蹟的歷史建築,這極可能和它的中共革命背景有莫大關係……

此樓和毗鄰的紅磚屋和前面的涼亭原本是國軍將領蔡廷鍇(後來投共)的私人別墅,取名瀧江别墅,又名芳園。主樓1936年建成,採中西合壁風格。46年借予中共辦「達德學院」,培育知青為革命效勞……但可能太惹火,只辦了3年就被港英政府所禁。50年代被教會收購,61年轉讓予中華基督教會,取名馬禮遜樓,以紀念首位來華的新教傳教士。而整個別墅就用作「退修」(即「渡假」的代名詞),故加建了泳池,以60年代標準來說絕對是豪華!

97年樓市癲瘋,修會也瘋狂,伙拍嘉里建設將此地發展住宅。03年向屋宇署申請拆卸大樓,此時政府一反常態,積極應對,雖然是私人業權也立即宣布列為暫定古蹟,不准拆卸。一年後,正式成為法定古蹟,嘉里唯有放棄計劃。可是,自此教會拒絕開放馬禮遜樓給公眾參觀,連預約導賞的渠道也沒有。有心參觀者,恐怕要靠私人關係了。

何福堂會所(何福堂樓)

一直以為「何福堂」三個字是教堂或會堂的名稱,原來是首位華人牧師的名字。這間紅磚屋建於約1940年,也是蔡廷鍇別墅的一部份,後來用作中共達德學院的女生宿舍,稱作「紅樓」。被中華基督教會接收後就成為何福堂會所的主樓,不過似乎也主要是用作宿舍。

很奇怪,古諮會早已擬列作3級歷史建築,但一直未能確定。個人覺得它比成為了法定古蹟的馬禮遜樓更雅緻。

路線:兆康→前元朗濾水廠→洪水坑水塘→古墳→何福堂


純影集  Photos








兆 康 站 對 面,嶺 南 大 學 運 動 場 旁 的 山 坡 有 幾 個 古 墳。









碑 文 記 載 了 這 個 小 山 丘 的 土 名 叫 「狗 棚」



















看 不 清 楚,但 見 「大 明」 就 知 古 老。



















陶 公,終 於 萬 曆 乙 酉 年 (1585)。孺 人 鄧 氏,終 於 萬 曆 丁 亥 年 (1587)!









大 清 乾 隆 八 年 (1743)……應 該 是 說 重 修,因 為 先 人 早 已 逝 世。









乾 隆 44 年 (1779)






















<< Last Page Page 1 / 8
Next Page >>

無添加。
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