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古蹟檔案館  Heritage Archive
Tau Pass Jeep Track
建成年份
評級
觀賞性 難度
1955
-
簡介:1950年代初,新界北部開發了多條軍路。當時正是大陸政權易手後動盪和不確定的年代,興建軍路的目的明顯是要防範由北方下來的入侵或攻擊,不論是民兵或解放軍。50年代初的解放軍缺乏海空戰力,也不具備搶灘登陸能力,故從陸路入侵是唯一途徑。香港和深圳接壤的邊境,靠西的一半是后海灣濕地,是天然屏障。其餘受紅花嶺、黄茅坑山等高山阻擋,不過山與山之間還是有些空隙可乘的。

香港的第一道防線是同期在邊境建成的7座麥景陶碉堡(1949-53年)。雖然碉堡是由警務處建造和駐守,它們和英軍的防衛工事也有默契,例如紅花嶺軍路可通到礦山警崗,可為後者增援或作為退路。亞公頂軍營和瞭望台(建於1952-57年)則可支援同期建成的伯公坳警崗(1952-53年)。此外,英軍為了填補7座碉堡之間的漏洞,在黃茅坑山以北的山頭、沙嶺、大石磨和鐵坑山都挖掘了戰壕,並建造了在禁區山嶺上蜿蜒數十公里的反偷渡鐵絲網。這些設施構成了第一道防線。

而軍路可算是第二道防線。假設入侵者突破了邊境的第一道防線,面對新界中央的一系列高山屏障,要快速運送部隊和火炮至香港市區,唯一可行的通道就是位於和合石和龍山之間的谷地,中文地名是「橋頭」,英文就是 Tau Pass。那裡也是九廣鐵路和公路穿過的低地,只要控制到鐵路和公路,軍隊和武器就可經筆架山隧道和大埔公路輸送到九龍。

其他路線不是没有,但戰略價價值遠遜。由粉錦公路通去元朗,再走青山道去九龍就得繞大圈,面對更多截擊。

這是為何英軍要在 Tau Pass 的兩邊山嶺都建造軍路,讓士兵可從兩邊偷襲進入 Tau Pass 的敵人。Tau Pass Jeep Track 由橋頭一直向西上到接近北大刀屻,連接牛牯嶺軍路,讓英軍可從林村增援或撤退。另一邊向東的 Birdly Jeep Track 一直伸延上龍山和九龍坑山,取得制高點,防止敵人從後突襲瓦解防線。只要能固守 Tau Pass,就能阻止敵軍直進市區,也令英軍有時間集結軍力還擊。所以,Tau Pass 可說是50年代初防範北方威脅戰略的橋頭堡。「橋頭」雖為原有地名,卻不謀而合!

不過,對比二戰前建造的醉酒灣防線,這些50年代建成的防線就相形見絀,缺少堅固和隱蔽的碉堡,相信是軍方改變了看法,認為中共入侵的機會降低了,無須再投入大量資源。網上有個 11 Field Squadron 的 blog 就記述了部隊因為香港受入侵的威脅減少了而被調了去奧地利。

時至今日,Tau Pass Jeep Track 仍有不少遺蹟存在,包括軍路入口處的記念碑,刻着「1955 Tau Pass Jeep Track」和負責建築的工兵隊名,另有兩座小型軍火庫和一列營房遺蹟,只是比較隱蔽。








Tau Pass Jeep Track 的 其 中 一 座 軍 火 庫

牛 牯 徑 附 近 的 軍 火 庫

牛 牯 徑 附 近 的 軍 火 庫



牛 牯 徑 的 營 房 遺 蹟

牛 牯 徑 的 營 房 遺 蹟
到訪日期:2022-04-10, 2022-07-03, 2023-04-15, 2023-04-29
<< Return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