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古蹟檔案館  Heritage Archive
南涌蘊貞精舍 Wan Jing Ching She
建成年份
評級
觀賞性 難度
1908
-
簡介:這是一個白沙澳京兆世居的翻版故事,一位洋人高級警官看中了荒廢的中式古屋,退休後租下居住,還修整得煥然一新......

Ronald James Clibborn-Dyer 在英治時代當總警司,1996年退休。他和太太 Veronica 喜愛行山,多次行經南涌山上近衛奕信徑的蘊貞精舍,早年曾見過裡面有尼姑,後來荒廢了。95年一天他們又行過,Ron 見屋有爆格跡象,相信有非法入境者闖入居住,便逕自入內調查,果然有ll居住的痕跡,但没有人。屋內見一張紙上寫着一個英國地區字頭的電話號碼,他致電,原來是業主家族的一位年輕成員,早年移民英國開快餐店,剛好打算數週後回港探親,於是便約出來見面。最後更達成協議,讓 Ron 以象徵式價錢租下古屋作退休之所,替業主修理和看管,對雙方也好。

蘊貞精舍是南涌李屋村民所建,1924年的航空照片已拍得它的主屋。據李氏後人說,曾祖父的大房生了幾個女,其中一個不願嫁,決心梳起做姑婆,李氏便賣了在上水的一塊地,買了山上這塊地,建了一間屋給女兒住。那是1908年的事了,現在此屋仍在,就是中間那座金字瓦頂的屋。主屋除了住人,也有神壇,主要供奉觀音和城皇。

後來蘊貞精舍也收容其他自梳女一起在此生活,在屋下的梯田耕作,也養豬牛和家禽供應村民,不過絕大部分的自梳女都是吃齋的。估計高峰期住了40人,地方不敷應用,於是在50年代加建了左翼,到70年代再加建右翼,並興建了跨越屏嘉石澗,通往水務車路的那條橋。當時李屋的村民都有合力搬運建材上山,而精舍每月初一十五都設齋宴款待村民,可見他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另外,精舍的花園內容納了李氏曾祖父的風水墓,也有向市區人賣骨灰龕位賺取收入,所以每逢春秋二祭都有些莫明奇妙的訪客登門拜祭,總警司夫婦已習慣了。

到80年代末,姑婆相繼過身,剩下最後一位擔心没有人照應也決定搬出上水。她把部分土地出售,卻離奇地在交易前一天突然離世。其實姑婆並不擁有土地,只是信託人,業權仍屬南涌李氏。

總警司夫婦96年遷入,百廢待興,修補漏水的屋頂,並雇用了兩個菲籍工人,把梯田重整為花園,廣種蘭花,建水池,養魚,還飼養了兩頭牛和許多羊,利用牠們清除週邊的雜草,又可防治山火威脅。又親自建造了通上後山溪澗取水的水管,十多年間把精舍改造成他們的安樂窩。

兩夫婦跟京兆世居的那位退休洋警官一樣懂得欣賞和珍惜本土傳統文化,保留主殿內的神壇,也收集姑婆遺下的舊物作裝飾,將傳統文化融入居所。

Ron 於2011年離世,Veronica 居住多10年,自覺年時已高,決定回英國渡過晚年。蘊貞精舍在2022年交回李氏家族,後者的新一代思想比較西化,願意嘗試新的保育模式,把精舍以低價出租給另類音樂人,搞體驗活動,希望達至可持續。














到訪日期:2021-05-27, 2024-04-07
<< Return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