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行古蹟檔案館 Heritage Archive
|
新生村 San Sang Tsuen
|
|
簡介:新生村原名西山村,歷史建築名册上沒有它份,但那天遊走村中巷里,卻是一步一驚喜,點算到8間歷史悠久且狀態不俗的古屋。接着更有奇遇……
正在影這間屋之際,一位六十來歲的村民走過來查問。我道明來意,他便放下戒心,開始訴說這間屋的歷史......
「你看到這些是麻石嗎?這是秀才屋,以前階級觀念很重,有功名的人才准許用麻石建屋。用紅砂石更厲害,做官的才可以。」
我問他這間屋有多久歷史,他說150年都不止。不會吧?那豈不是開埠不久的事?他計一計,說大概1860年,是他太公的屋。「他叫鄧儀石,不信你可以上網查查。」
然後他越說越起勁......新生村原名叫西山村,太公在1860年左右遷來定居。後來英國在1899年接管新界,作為厦村領袖之一的太公參加抗英之戰(「六日戰爭」),戰敗後又暗殺漢奸,結果「被鬼佬燒咗間屋」,要逃亡去西鄉,一直沒回來。
然則這間屋是燒後重建,還是燒了的是太公的另一間屋,鄧先生便語焉不詳。不過,他說瓦頂已更換過,屋前部的石屎結構是1969年改建,把原本的天井封掉。
上網搜尋「鄧儀石」,資料可多了。他又名鄧惠麟,1839年在厦村錫降圍出生,考過秀才,愛書法和風水,但沒有官運。經營當舖等生意,在厦村田產多,生活本應無憂。六日戰爭事敗,在港督卜力的懷柔政策下鄉紳大多沒有受懲,但鄧儀石策劃謀殺了一個名為 Tang Cheung Hing (鄧祥興?) 的「漢奸」,後者間接受雇於韋寶珊,曾向村民廣發港英政府準備接收新界的傳單。
據學者考究,鄧族力主抗英很可能是由於被誤導和煽動。當時身為議政局成員的華人政商精英韋寶珊(寶珊道以他來命名)得悉接收新界的計劃,便跟華人首富李陞(李陞學校那位)合資成立發展公司,一方面在原居民之間散播港英政府將沒收他們土地的謠言,另一方面以低價從原居民手上買入田產,誰知卻激起村民誓死反抗,死傷枕藉。鄧族「義士」之死,與其說是死在英軍槍炮下,不如說是給自己華人玩死!
鄧儀石當時應該不知道這個陰謀,但他還是要懲戒漢奸,把 Tang Cheung Hing 浸豬籠。未幾,Tang Cheung Hing 的遺孀向強硬派的輔政司駱克申寃,駱克便到厦村抓鄧儀石和另一主謀鄧青士,得知他們已逃亡,便燒了他們的屋作懲戒。
太公逃亡,祖屋被燒,那麼鄧生應該很憎恨港英政府吧?又不是。「我們姓鄧的以前惡晒,夾硬插入來人家的田地中間起條村㗎!又真係太惡。」他那個年代在圍村生活很窮,家中人口多,80年代前土地又不值錢,讀完書便要出市區打工,不過至少讀過中學,明白事理。
|

新 生 村 7 號,估 計 建 於 1924 年 前。

新 生 村 27-28 號,據 稱 是 鄧 儀 石 留 下 來 的 屋,約 1860 年 代 建 成,1969 年 改 建。

新 生 村 27-28 號

新 生 村 30-31A 號,估 計 建 於 1924 年 前。

新 生 村 30-31A 號

新 生 村 32 號,估 計 建 於 1924 年 前。

新 生 村 32 號

新 生 村 33 號,估 計 建 於 1924 年 前。

新 生 村 54A2 號,估 計 建 於 1924 年 前。

新 生 村 56 號,估 計 建 於 1924 年 前。

新
生 村 56 號

新 生 村 57 號 背 後 的 古 屋,建 於 1894 年。


「時 光 緒 甲 午 喜 日」 即 1894 年
|
到訪日期:2024-04-01, 2024-07-27
|
<<
Retu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