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古蹟檔案館  Heritage Archive
牛潭尾何生農場 Ho Sang Farm
建成年份
評級
觀賞性 難度
估計戰前
-
簡介:牛潭尾村現稱悠潭尾村,村內多為戰後難民潮衍生的寮屋,但也有些早期村屋,何生農場便是其中之一。它位於牛潭尾西區,竹悠路旁,從1963年的航空照片看是一連8間兩層高瓦頂村屋,右端前方有門樓一座,左端也有一座,但跟左屋相連且成45度角。農場前方有個池塘,或作養鴨之用,後方有雞寮及種了果樹,往後是大片菜田,但不知是否屬農場範圍。從1948年的航空照片也能模糊地見到這組建築,故相信農場建於戰前。1924年的照片則顯示該處為一片田野,故可以確定建於1924至48年間,以1930年代可能性最大。如今農場早已結業,詢問居民,也對它的歷史不太清楚。

實地所見,兩座門樓屬古式設計,其上開有一對圓孔,以太陽圖案裝飾,似有民國風挌。左門樓作45度角的安排似乎是刻意面向路口,有防衛的作用,可是圓孔若是槍孔,持槍者又無法看到外界。若說圓孔是風水設計,又比一般門樓上的風水圓窗細小得多,不過加上太陽圓孔後的門樓有點像隻猛獸,或是精心的擋殺佈局。

右門樓的屋頂加建過,左門樓則保持原狀,但近年已被植物攀附生長到看不到外貌(附圖攝於2016年)。試過冒險由相連的左屋走至門樓的上層,竟然見到一支煙囱,但無法看到圓孔,因此可排除用作槍孔的可能性。

至於那8間屋,最左一間已破爛不堪,成為危樓,但很可能正是農場的原建築物。它基本上是以水泥鋼筋建成,配以木樓板、木樓梯和傳統瓦頂,另有懸臂露台和模製的水泥欄杆,甚有1930年代風味。第二、三間屋也差不多,但內部狀況更差。第四、五、七和八間已重建,仍有人住。

第六間是農場僅存的證據,門上寫上「何生農場」。它的設計很有古樸味道,石屎懸臂露台以黃色圓點和長方形圖案作裝飾,上層有綠色的木門木窗,下層有棕色木門和綠色鐵窗。結構是鋼筋水泥配瓦頂,後部是平頂,有天台和青磚欄杆。建成年份難以估計,可以肯定是1963年之前,或遠至戰前,但戰後早期機會較高。

何生農場是牛潭尾村的地標,是維祥公祠以外最古老的建築,其門樓尤其有特色,值得保育。可是政府計劃在牛潭尾興建大學城,農場被納入工程範圍,命運危在旦夕……


右 門 樓

右 門 樓

左 門 樓

左 門 樓 上 層

最 左 間 屋

最 左 間 屋

最 左 間 屋

第 二、三 間 屋

第 六 間 屋



第 六 間 屋
到訪日期:2016-05-02, 2020-03-15, 2024-11-16
<< Return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