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古蹟檔案館  Heritage Archive
新田大夫第 Tai Fu Tai Mansion
建成年份
評級
觀賞性 難度
1865
法定古蹟
簡介:新田大夫第是由富甲一方的文頌鑾所興建的大宅,從屋脊上的「同治四年」刻字可知建於1865年。它可說是本港現存清代大宅中最華麗之作,採用兩進三開間格局,加上兩翼,形成龐大的建築。屋前有大花園,外有圍牆和一列作廚房和穀倉的附屬房子。

主建築有三個天井、四個廳、八間廂房、廚廁以及閣樓。以傳統青磚、木樑和瓦頂建成,正面除了壁畫和木雕簷板,牆上和船形屋脊皆飾有手工精湛的石灣陶瓷,以戲曲人物和傳統建築為題材(不過一些人物的頭部已斷掉),華麗程度可比大型廟宇。大宅亦有不少西式藝術元素,包括門側牆邊的兩個白色灰塑,模仿西式圓柱拱門。內部的拱門飾有巴羅克式浮雕和扇形彩繪玻璃,甚有西方宮廷氣派,可見文氏的奢華生活。

文氏族人於15世紀遷至新田定居,成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文頌鑾本人的出身和發跡經過頗為神秘,維基百科指他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高中進士,獲朝廷欽點為營用守府,明顯地受大夫第中高掛的「欽點營用守府」功名牌所誤導。實際上後者寫明受賜者名為「文灼勳」,他既非文頌鑾也非其兒子,身份不明,可能只是另一位同宗的文氏官員所送贈。

功名牌兩旁各掛有一塊光緒帝賜於光緒元年(1875年)的木匾額,以漢滿兩文分別讚揚文頌鑾的父親和祖父,並賜他們「奉政大夫」的名銜。文頌鑾本人也是奉政大夫,很可能是靠花錢買來的官銜,在晚清相當普遍。至於他是如何至富,村民間的相傳是發現盗賊的寶藏,也有學者估計是靠賣私鹽生財。

所謂「富不過三代」,靠橫財發達的更是。據學者研究,1898年納入租界前大夫第已逐漸由豪宅轉變成鄉村式生活,後人在宅內的附屬建築開設荳奶工場,而1963年的航空照片也可見大部花園變成菜田。1987年政府把它列為法定古蹟,跟文氏後人達成協議,讓他們把後坡的荔枝園發展為住宅屋苑「大夫第花園」,以交換古蹟的業權。

2001年,政府委托的澳洲學者在大夫第外圍發掘得大量建築物遺蹟,顯示它原本的範圍遠比現在大,估計1898年新地契生效才建造了現在的圍牆。考古團隊也發掘到一個遭填平了的池塘,旁有花崗石級和塘堤,估計原是渡頭,有人工水道通至河流,這或許令販賣私鹽之說更可信。現在池塘和渡頭已修復,但未見官方有任何介紹。


















大 夫 第 旁 原 是 水 道 和 渡 頭,渡 頭 的 平 台 以 花 崗 石 條 舖 成。



到訪日期:2012-04-14, 2021-07-18, 2024-08-22
<< Return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