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貢行到馬鞍山 Sai Kung to
Ma On Shan
日期: 2021-07-11
天氣: 天晴酷熱,能見度不俗。
相機: Olympus E-M5 MkIII
日記:昨日體力透支,今日拖着疲累的身軀出門,只好選擇鄉村線。西貢墟雖然是天行長大之地,但不少老地方舊建築都未有刻意留影,故今天重遊許多舊地,特別探了一間一直想入探的古式廢屋和家兄曾就讀的廢校。然後沿大網仔路北上,欣賞海景之餘又探了一間建於60年代的海景豪宅(很多廢攝友都去過)。大環轉上村路,偶然發現一間將被拆卸的廢村校,又探。浪徑接西沙路,下路落企嶺下老圍,此時可看到水退下的大片泥灘。村過村,瓦窰頭後重訪廢教堂,井頭村登45米山丘,欣賞烏洲的連島沙堤。落山誤入大草原,原來新鴻基地盤已擴展到部分草場。越行越累,渡頭灣看日落沒有收穫,幸好去到烏溪沙時紅霞乍現,完美結束景點豐富的一天。
危樓鑑賞:方氏大宅
很久以前已看過這間荒廢大屋,位處西貢最古老的地段。1938年建成,戰時曾作醫館和私塾,是西貢墟少數現存的戰前建築。以水泥鋼筋加平頂構造,雖看似客家大宅,但由3個單位組成,各有門牌和自家樓梯。它揉合了客家村屋和唐樓的建築特色,前者包括正面屋頂的山花、凹入的中央正門、防盗木閘和油上深綠色或淺藍色的木窗。所有窗設有防盗鐵枝,可見西貢曾受海盗威脅。天台上不到,但可見到精緻的雕花欄杆,雖然只是以水泥倒模製成。
另一方面,它的結構類似唐樓。平頂,樓底特高,下層可加建木製閣樓(部分已倒塌,高危勿闖)。穿過窄長陰暗的樓梯和兩道木門上到二樓,天花更高,有助通風,在沒有冷氣的年代十分重要。前面是廳,後面是廚廁,中間以木板間成幾間睡房,從遺下的讀物可見住客頗有文化。廚房牆身設凹入的貯物暗隔,繼承自村屋。廚廁和起居室之間竟有道牆和防盗木窗,暗示原本可能屬開放式。
事實上,大屋不乏改裝痕跡,最明顯是正面上層三個單位的窗各有不同款式。右面那間採典型唐樓鐵框大窗,只是後來以石屎封了大半。其餘兩個單位的窗也可能是改動過,大屋原本很可能設有大露台,後來被圍封以增加居住空間。
結合客家村屋和本地唐樓特色,這間屋在香港相當獨特,在西貢更是獨一無二。可惜它並未列入歷史建築,甚至在網上完全搜尋不到資料,不論官方或民間,完全被忽視。大宅嚴重失修,內部天花剝落嚴重,下層閣樓倒塌,繼續下去只有拆卸一途,會是十分可惜。
路線:西貢墟→大環→禾寮→浪徑→企嶺下→西徑→瓦窰頭→井頭45m→輋下→渡頭灣→馬鞍山
|
|
純影集 Photos
|
|
|
|
|
|
|
萬
宜 灣 鄉 立 學 校 (1973-95)
|
|
|
|
|
|
|
|
|
西
貢 天 后 廟,建 於 1916 年,二 級 歷 史 建 築,供 奉 天 后 和 關 帝。
|
|
|
|
|
|
|
|
|
西
貢 公 立 學 校 (1951-95)
|
|
|
|
無添加。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