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Introduction

過去20年,向着同一個目標前進,就是要行盡地圖上的路,這夢想終於在2017年達成……

有人喜歡晨運,有人鍾意閒遊賞景,有人喪玩跑山,有人熱衷kill標,有人好溯澗,有人愛露營……行山從來都是各式其色,沒有單一標準,而我就選擇要試行盡地圖上的路,不管是實線還是虛線,逐一探索。

一條路曾經存在一定有其原因,我想知道,那些鮮為人知的路會不會有獨特的景觀?那些為人淡忘的路會不會有古老遺蹟?我更想知道,以一人之力,究竟有沒有可能走遍全香港的山路?

也許這是個很傻的念頭,但有夢想就有目標,有目標才有推動力,行山才會變得有意義。正如跑步的人不斷練習都是為了破PB,難道破PB就有獎嗎?

當然,夢想也不是第一天就訂立出來的。最初只一心想要行畢麥理浩徑,完成了,就試鳳凰徑、衛徑、港島徑……然後想試蚺蛇尖、飛鵝山、萡刀屻、狗牙嶺…… 漸漸地,越行越多,越行越偏僻,上過山頂不足夠,還要試盡東南西北各條路線上山……慢慢發覺要行盡地圖上的路也非絕不可能之事。及至行盡1:50000地圖之後,又升級到1:25000的郊遊地圖……最近兩三年就花多些精力在支離破碎的雞肋路和村徑,補回漏網之魚……如此,19年零4個月過去了,1587次旅程,23095公里的足跡印在一共5張的郊遊地圖上,完美的畫上了句號。

再升級到1:20000?人生沒有幾多個20年,留給你們嘗試吧!

為什麼要創作「天行足跡」?

一直以來都沒有想過要開個行山網頁——我寫 AutoZine 已經夠忙了,假日又要行山,還開多一條戰線?

可是,當目標達成了,有時間整理一下思緒,心想:積累了這麼多經驗和相片,為什麼不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呢?

我希望分享給其他有志於探索山路的朋友知道哪裡行得通,哪裡不再通行,因為地圖的資料往往過時失實。

我希望分享給本地和外國朋友知道香港最美的地方,因為香港的風景確實令人驚嘆!值得讓港人自豪。

我希望分享這些年間積累到的一些行山心得,提倡環境保育及負責任的行山態度,因為這年頭柴娃娃去行山的 hiking boys & hiking girls 太多,人人都裝作「行山達人」。
山路歷程‧心路歷程  History

我在西貢墟長大的,由3歲一直住到大學畢業。山和水一直伴我左右,可是奇怪的,父母從未認真帶我們行過一次山。有時帶我們行一行甲邊朗、躉場,或者去黃竹灣燒烤,已經樂透了!最接近行山的一次,竟然是和合石!

但每天看着家後的大金鐘和馬鞍山,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山。心想:終有一日我要登上去!

家兄喜愛吹牛,曾有一段時間學人行山,回來後說榕樹澳上嶂上的「天梯」如何險要,一跌下去就粉身碎骨云云……讀大學時,我就帶細佬勇闖天梯,應該是我其中一次最早的登山。

家兄去了外地讀書,但他留下了兩樣對我影響深遠的東西:一個指南針和一張集四大遠足徑的簡單地圖。靠着它們我便開始了探路生涯。Log book 上記錄第一次的日期是98年1月1日,路線是麥徑第4段,水浪窩至彩雲邨,長度15公里。那時已經出來工作了,行山是消磨週末的好活動。

獨行

隨着對行山的熱情有增無減,沒可能每次都找到朋友結伴同行,開始嘗試獨行遠足徑…… 咦,又不是太難啊!

99年,差不多走完四大徑,想挑戰蚺蛇尖了。我知道這是一條高難度的路線,所以從報紙旅行隊消息(那年頭還未有行山網)找到一隊叫奇萊山友,準備跟他們登蚺蛇尖。可是,不知是集合地點不清楚還是老人家喜歡提前出發,總之就找不到他們。心有不甘,決定膽粗粗自己行。結果是大開眼界,迷路,幾乎渴死,但又回味無窮!多謝奇萊令我愛上獨行!

自此,9成9的探路都是獨行。如果沒有獨行,恐怕窮一生時間也不能行得完所有路。

延伸閱讀:關於「獨行危險」的迷思

跑山

很多認識我的朋友只知道我是玩跑山的,其實我探路早於跑山。不錯,有幾年熱衷跑山,參加了健行之友,苦練毅行者(Skywalker 這個網名就是Trailwalker 的變奏),成績由25hr玩到sub-15,入到Top 10,但都只算是二三線跑手。探路就從未間斷,通常星期六探路,星期日就跑山。

跑山的確帶來好多樂趣和滿足感,但跑得多了會累,會傷,要保持好狀態要付出犧牲很多,連經過美景都沒時間影相(更不要說帶相機),不似行山般自由。所以04年後就隱退了,得以重拾自由。

攝影

我不懂攝影,說真的。不會用ND濾鏡、黑卡,不會影Raw,不會後製。永遠用P mode,只識調調補光。但影風景不用很高技巧,太多加工,反而會令相片看起來不自然。

不是說笑,這裡大部份相都是用Canon S95影的,一部近乎傻瓜級的小相機,而且早已過時。小部份用Olympus E-M10,甚至有些用Samsung手機影的。

如何用刀仔鋸大樹?好簡單,揀日天清,萬里無雲的酷熱天出發,捱得住上到山頂就可以影到靚相。就算一次不成,上多幾次就總會有次成功。相反,倘若天色朦朧,即使再好的攝影技術、裝備都無補於事。

相機dynamic range不夠,就可以選擇下午magic moment陽光柔和時才影。攝影就是收集光線,不要和陽光作對。
相片無添加聲明

無添加。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本網相片未經任何影象加工,攝影時沒有採用ND filter等扭曲影象效果的工具。少量相片只用了偏光鏡(CPL)以減低反光。

坊間的「攝影達人」喜歡用人工方法美化影象,但斧鑿痕跡太深,猶如看油畫,和現場欣賞是兩碼子感覺。我認為風景攝影應以自然寫實為正道。香港自然已經夠美,無須整色整水。若要整容提升顏值,豈不是承認自己不夠靚?還是勤力些上山捕捉機會吧!
常見問題  FAQ

1. 為什麼不把建議路線標示出來?

有時教人等於害人,寫得太白反而會吸引些行山經驗和體能不足的阿茂阿毛去送死。行山要由淺入深,到你行過附近一帶,又識看地圖,自然會知道怎樣去。

2. 為什麼不提供路線難度?

我只介紹景點,又沒有提供路線,何來難度?

難度這東西牽涉太多主觀因素,沒有科學可言(科學講求實驗和量度,例如隨機挑選一萬人去行蚺蛇北脊,計算有幾多人跌死……)。「難度」沒法量度,因為它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距離、上落幅度、斜度、有幾跣、岩石有幾鬆脆、有沒有腳位……而這些因素的重要性就因人而異。有人怕上斜,有人怕落斜,有人怕跣,有人怕攀爬,有人怕濕,有人怕熱…… 沒有一條公式可以滿足所有人。

要給路線評星星有幾難?問題是參考價值不大,又容易令人誤會,累到人就無謂了。

3. 你還有路未行嗎?

有的,例如軍營、監獄等不准進入的地方和沒有公共交通去到的島嶼。另外,有些墳場路還未行。如用更新版本地圖可能會有些新發現,但恕我無法年年更新。

4. 《天行的64度色誘》就是香港最美麗的64處地方嗎?沒有其他更值得入圍的地方嗎?

當然不是,只是有些地方還未遇到合適天氣,未有佳作,將來還會增加。

5. 有沒有路線的GPS log可以分享?

我自己還是用傳統地圖和指南針,反正智能手機地圖App流行之時已經探了八九成路,轉用都追不回以前的路……近年只是把地圖影入手機,免卻帶出山弄殘地圖。

6. 可否介紹我應該買什麼行山鞋和裝備?

鍾sir開鋪頭當然會說裝備行先,我就一向爛衫爛褲爛鞋,身上沒一件完整,反正闖林越棘太容易鈎爛,貴價貨會心痛。經驗所得,著得好pro的人通常都行得不太pro…… 我的衫褲通常是深水埗鴨記貨色,鞋就比較緊要,要舒服和咬地,通常買美津濃,雖然會好快玩完,又會不停入沙……

7. 山路行盡,你會轉玩石澗嗎?

我行澗技術一般,九大石澗尚無問題,但爬過彌散石澗摩天崖,自覺已是膽量極限,不欲再冒風險。以前有位前輩叫大元叔,專門獨自探石澗,十幾年前我探到些極偏僻的路往往會見到他的「大元山蹤」、「千溪水印」絲帶……現已成古人。最容易的石澗,都比最難的山路危險。今日我還有命分享,都是因為堅持不獨自行澗(盡量啦,有時為探路避免不了經過一小段石澗)。

8. 你會不會出書?又或者做領隊搞大陸團啦,好好搵架!

我搞了AutoZine 20年都未收過一分一毫,你話呢?

9. 你癲架!

我都覺得係。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