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沉船灣荒域 Cham Shuen Wan

日期: 2021-11-27
天氣: 天晴,能見度欠佳。
相機: Olympus E-M5 MkIII
日記:猶豫了好幾年,終於行了這條路線,10小時,21k,爆林、牛路、爆林、牛路……
出沉船灣天崖海角,上了兩條無路荒脊,溯沉船坑,上埋蚺蛇尖影日落,還要20分鐘內由赤徑士多扯上北潭凹追巴士,勞累的一天!
地圖標示有條橫山徑由長咀凹沿崖邊向沉船灣去,從未見有隊行,但影像地圖確見到斷斷續續有些路,至半途為止,估計是牛路。因為地點偏遠,長途跋涉來到長咀
凹才開始爆林,就算出到尾也不知怎麼離開,所以一直放在 to-do list
未有成行。近來有感人生苦短,趁尚有體力遠行,終究要完成此線,今日天氣合適,不用再遲疑了。
條橫山徑確是牛路,一開始已踩中隱藏草下的新鮮牛糞。但好快牛路便消失,要靠崖邊植物較稀疏的斜坡前進,不時要爆林,斷斷續續又接回些牛路。這樣強行穿越
荒域好像有點自討苦吃,但途中經過些懸崖岬角,又覺得不枉此行,若有行山隊能開通此線,接去短咀,將會是一條觀賞性和挑戰性並重的路線!
去到地圖所示荒徑的盡頭是一片平緩草坡,前面是直崖,無法再去,決定轉西脊爬上通向沉船灣的山徑。此西脊沒任何路痕,幸好草木不算茂密,很快上到頂。落沉
船灣的山徑以前都行過,見臨尾有分叉路落沉船坑,今次便試溯沉船坑。此坑似乎很冷門,未見任何絲帶,連路痕也無,只好自行執生。最後有些潭難以越過,乾脆
從右邊陡坡爬上山,接回出短咀的大路。
本來計劃出一出短咀,但時間和體力都不足,便直接上山,繼續尋找別些荒徑。先穿越灌木/芒箕地帶上了一個約170米的山頭,從這裡看米粉咀、深灣和黃茅洲
不錯。沿西脊至山坳,本來從影像地圖看到有條隱約的橫山徑,但現場只見茂密山坡,相信早已消失了。唯有繼續向西剷灌木/芒箕山坡,上到260米山頭,接回
出米粉咀的大路,舒服晒!由此上米粉頂、蚺蛇尖,落赤徑返回北潭凹。
今天行程還探遊了教堂古蹟和視察大浪村拆屋情況,唯篇幅所限,遲些才分享。
消失中的大浪村
經過西貢大浪村前的麥徑無數次,卻未曾走入後面的窄巷看舊屋。今次驚見多間舊屋被拆,一片頹垣敗瓦。翻查新聞,原來8月中《明報》已報道,同期發生工程車
登陸鹹田灣沙灘事件,可能就是開去拆屋。根據《大浪灣分區計劃大綱圖》,該處建屋須向城規會及地政總署申請。地政總署曾派員視察,說未有發現違規建屋工
程,規劃署也說過去3年未有收到發展申請,但地政署有4宗興建丁屋的申請正在處理,均未獲批。拆屋是否也要申請?
聽到有位租住村屋的非原居民說,這些屋地全部早已被地產佬收購,拆屋後會重建,他也將會被迫遷。如是,恐怕重建的不單是後排的村屋,可能是整條村。
探遊這些舊屋,有些早已局部倒塌,但有些完好無缺的也被強拆,包括23至26號,令人痛心。古蹟辦曾在97至98年間調查,指出大浪村內約九成房屋有逾百
年歷史,完整地保留傳統建築的村落,在本港可說是碩果僅存。
路線:北潭凹→赤徑→大浪村→大灣→東灣→長咀凹→沉船灣崖邊荒域→沉船坑→約170山頭→約260山頭→米粉頂→蚺蛇尖→赤徑→北潭凹

沉船灣崖邊荒域路線
|
|
影集 Photos
|
|
|
|
|
|
|
大
浪 村 聖 母 無 原 罪 小 堂,建 於 1931 年,三 級 歷 史 建 築。
|
|
|
|
無添加。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