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遊城門1926輸水系統 Shing
Mun 1926
日期: 2023-02-12
天氣: 天陰,能見度低。
相機: Samsung S22
日記:今日行前行後都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歷史資料,對城門水塘早期的設計認識多了許多,實質探遊的時間反而不太長。由顯徑站出發,上大埔道,至九龍水塘行橫山徑接金山路,轉上石梨貝水塘,下九龍接收水塘,再上金山,落金山西引水道,上走私嶺,穿城門碉堡地道PB401落城門主壩下方的荒廢引水道,跨下城門峽谷接車路,香粉寮下大圍收工。有什麼好看?那就要先講一講城門供水計劃的歷史了......
早於1920年代初,殖民地政府開始計劃在城門谷興建一個歷來最大的水塘,解決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除了供應新九龍,還可經由海底水管輸至維多利亞城。可是當時政府財政緊拙,唯有分階段建造,把最昂貴的,也是難度最高的水塘主壩押後至第二期,所以城門水塘至1937年才落成啟用,反而屬第一期的九龍接收水塘等工程就在1926年底完成,立即開始供水。不錯,九龍接收水塘並不屬於九龍水塘系統,而是屬於城門供水計劃。
第一期工程在現今城門水塘中央的城門河上游興建一條小型的臨時堤壩,收集河水,經由一條臨時引水道和一條位於現今主壩下方的永久引水道(稱為「北引水道」/ North conduit),接入一條長620米的輸水隧道 (北隧道 / North
tunnel),貫穿走私嶺至另一段在金山以西的引水道(稱為「南引水道」/ South conduit),再經長1420米的南隧道
(South tunnel) 注入同樣是新建造的九龍接收水塘。塘水再引至大埔道的濾池(屬九龍水塘設施)或新建的石梨貝濾水廠......
北引水道在1925年落成,如今已經棄用,山泥堆積,樹木叢生。北隧道、南引水道和南隧道則仍運作,據今天觀察,水源由下城門谷的鐵橋以大水管輸上來,估計是源自大埔頭原水抽水站,即是東江水,但水量非常少,看似是半荒廢。這「兩隧一道」由英國公司建造,隧道用炸藥爆破,皆1926年完工,隧道兩邊的出入口以花崗石磚砌成,刻上1926年的字樣。
隨着下城門水塘和沙田濾水廠的落成,這段城門供水計劃第一期的供水系統逐漸式微,但它曾經支撑起九龍甚至是維多利亞城的發展,歷史價值不容忽視。
路線:顯徑→大埔道→九龍水塘→石梨貝水塘→九龍接收水塘→金山→金山西引水道→走私嶺→城門碉堡→北引水道→下城門水塘→香粉寮→大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