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綑紅三海岸 Hung Shek Mun



日期: 2023-06-04
天氣: 天晴酷熱,能見度一般。
相機: Samsung S22

日記:今日大退潮,最低水位0.3米,決定去東北綑邊。紅石門至三椏涌的海岸我未綑過,以往都是由紅石門綑到鹹魚埕便上山路離開,今次全綑回三椏涌。不過今天實在很熱,去程做錯決定,以為走迷椏徑去紅石門有樹䕃會較舒服,但這條路沒有風,流汗太多,而且今個星期無人行過,要不斷打蜘蛛網,幾辛苦,結果2點幾才到達紅石門。如果行上路至紅石門坳落反而會快些和流少些汗。

到達紅石門正值大退,可以登上有支柱的礁石(名字應該就是「盪排」吧)。3點才開始綑邊,西斜之下幾辛苦,汗流不斷。再加上要慳住飲水,綑得頗慢,原本預計5點綑完,結果6時許才到達三椏涌大路。跑回烏蛟騰,幸好趕到尾班巴士。

吉澳供水計劃和東北供水工程

行迷椏徑途中俯瞰一個海灣,見水底有條水管,一直伸出印洲塘,消失於視線,它就是「吉澳供水計劃」的跨海輸水管。「吉澳供水計劃」相當神秘,網上搜尋不到資料,只能從實地考察和研究地圖得知。去過紅石門的朋友或許會見過後面半山有一個水塘,壩尾有落成紀念碑,記錄它於1972年落成,由工務局設計,是「吉澳供水計劃」的一部分。這個水塘名字不詳,有人叫「蕉頭坑水塘」,也有人叫「紅石門水塘」。

如果你跟着水管走,會下到稱為大水湖的海灣,就是剛才說從迷椏徑俯瞰到的海灣,那裡有兩條跨海水管,一條新一條舊。從地圖可知,海底水管經虎王洲和西流江接駁至吉澳西南端的白沙頭,由此經岸邊水管和另一段海底水管通到吉澳碼頭一帶的村落。吉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口高達4000,單靠島上的井水和溪水遠遠不足以應付,故有必要從遙遠的紅石門引水。

雖然印洲塘水淺又無浪,要建造長達3公里有多的跨海輸水管,比跨越維港的輸水管更長,加上紅石門之偏僻,既無陸路可達,又無電力供應,工程難度也不低。既然沒有電力,自然也没法設立泵房,所以這個水塘採用重力自流系統,輸向吉澳的動力就全靠兩者的60米高度差。

可以想象,在沒有加壓的情況輸送長距離,加上途中水管滲漏,旱季水壓偏低甚至乾塘,吉澳的食水供應不穩。雖然人口已驟降,政府在千禧年後還是推出了更龐大的「新界餘下偏遠鄉村供水計劃(第二階段)」,一次過為多條偏僻村落舖設水管。透過設置電纜和泵房,把食水由鹿頸輸至烏蛟騰、三椏村、荔枝窩,並分開兩條路線,一條上牛屎湖山,落西流江,經跨海水管至吉澳,再在島上的山脊開闢水管至碼頭一帶;另一路是經鎖羅盤至石角咀出海,輸到鴨洲。

這項工程相當浩大,預算近一億元(對今天來說濕濕碎),2004年完成。途中斬樹無數,部分古道受破壞,而沿途的村落不是已荒廢就是只有少量居民,即使吉澳也只剩下數十人常居,所以受到環保人士批評。

20年過去了,除了荔枝窩,供水未見令其他廢村復興,行山人士倒有受益,至少有乾淨公廁可用。

路線:烏蛟騰→上下苗田→迷椏徑→紅石門→鹹魚埕→牛頭角→長咀→大水湖→北海篤→長排頭→三椏涌→烏蛟騰






純影集  Photos







迷 椏 徑








黃 竹 涌


























大 水 湖








大 水 湖








海 底 水 管 是 1972 年 建 成 的 吉 澳 供 水 計 劃 的 一 部 分,由 紅 石 門 水 塘 取 水,經 虎 王 洲、西 流 江 接 駁 至 吉 澳 的 白 沙 頭。








牛 角 涌

















紅 石 門


<< Last Page Page 1 / 5
Next Page >>

無添加。
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