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衣:楓樹秘亭、春花落隧 Tsing Yi

日期: 2024-05-05
天氣: 時晴時陰,能見度一般。
相機: Samsung S22
日記:2年未行過青衣,是時候温故知新了。
温故者,楓樹窩神秘的楊山陟屺亭也。5年前爆林爆到癡肺才發現此亭,後來有行山隊開了條路上去,但今日不見路標,唯有再爆一次,由癲佬小屋直爆上墓園,不易。可惜的是,現在個亭給癲佬搞到亂七八糟,還四處放置蜂箱,失去昔日的神秘莊嚴感覺。離開試行梯級,再沿圍網返回地面,估計行山隊剪過的就是此路,雖然現在又密了些,確是比爆林舒服得多。順帶一提,此地蚊極多,原因之一是癲佬放置了大量水桶,加上暴雨後餓蚊群起覓食,幾恐怖!
知新者,先是暢遊青衣幾條新村(青衣墟、大王下村、新屋村、鹽田角村、藍田村、涌尾老屋村和信義新村)以及當中數不清的倒模式祠堂,然後登上334米的三支香視察貨櫃碼頭現況,試行陡斜石坡接回春花落主徑。戲肉是嘗試自行穿林直下南灣隧道口左側(左右以落山方向為準),接回4年前探過的路。據聞隧道口右側已有路通上春花落主徑,不過覺得還是左側的景觀較好,加上未有人探過左側,所以今次挑左側來行。穿林路段不易亦沒路胚,只宜有極豐富穿林經驗者嘗試。
青衣墟與信義新村
今日行青衣島,第一次到訪「青衣墟」,大失所望,除了是新建築(牌坊寫1992年),竟然連一間商店也不見,怎稱得上「墟」呢?
最似墟的反而是涌美老屋村,街市、食店、老餅店、舊士多、佛具、美容,甚至傢俬舖都有,可惜去到時大多收了檔。
最後去信義新村,跟坐在門前的阿婆交談。她說原本住在青衣大街的木屋,因為發展而迫遷,得教會之助,1964年搬上來半山,當時幾好,有海景睇,現在被屋邨高樓包圍了。我問她是教徒嗎?「唔係,但我都係拜神嘅!」唔怪得信義新村四圍都是廟啦,又達摩又伯公又天地父母又太陰娘娘又真君古廟,五間廟圍住間教會,「咁又幾好喎,任君選擇!」
既然阿婆原本住青衣大街,我向她打聽「青衣墟」的由來。萬料不到,「我住咗呢度幾十年,都未聽過青衣墟!」
維基說昔日的青衣墟即是青衣大街,不過連阿婆都唔知,究竟當年這個名稱有幾普及?
路線:楓樹窩各村→楊山陟屺亭→三支香→南灣隧道左側→藍澄灣→涌尾老屋村/信義新村

|
|
純影集 Photos
|
|
|
|
|
|
|
青
衣 墟
|
|
|
|
|
|
|
|
|
大
王 下 村、新 屋 村、鹽 田 角 村、藍 田 村
|
|
|
|
|
|
|
|
|
四
村 共 有 8 間 祠 堂 (4 間 鄧 氏,3 間 陳 氏,1 間 張 氏)。
|
|
|
|
|
|
|
|
|
原
鄧 氏 宗 祠 1951 年 才 建 成,86 年 因 青 衣 發 展 而 遷 至 現 址。
|
|
|
|
|
|
|
|
|
楓
樹 窩 亂 象,部 分 為 私 人 地 段,水 桶 漬 水 令 蚊 蟲 滋 生。
|
|
|
|
|
|
|
|
|
豪
華 墓 地
|
|
|
|
無添加。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