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水澗 Shek Shui Kan

日期: 2024-12-15
天氣: 天陰,能見度低。
相機: Samsung S24
日記:新界東北有條偏僻的山谷,谷中溪流平緩,由九擔租蜿蜒攀升至海拔200多米,名石水澗。2015年行過石水澗,稀奇兩邊有耕地遺蹟,卻不見廢村屋。原來石水澗廢村很小,只有兩三間屋,皆屬姓林的一户。亦由於位置極其偏僻,東江游擊隊利用它來作通訊站,以軍用無線電電報機來跟位於延安的中共黨中央聯絡,據說當時整個廣東地區的東江縱隊地下電台都被日軍破獲,只剩下石水澗可用。可惜,用了差不多一年,終在1943年3月被日軍搗破,屋被燒毀,從此變成廢村。
今日天氣寒冷而乾燥,天陰,適合重遊石水澗尋找廢村遺蹟。由烏蛟騰出發,先熱一熱身,探九擔租的一間山邊廢屋。接着過橋進入石水澗,沿澗旁荒徑上溯,過小水壩後開始要行澗,但平緩易溯。跟著是一幅百呎直壁,右邊有路繞過上攀,並有分叉路上環湖徑。另一路則接回壁頂的澗道,豁然開朗。不久便去到廢村,以石牆鞏固地基,殘留的遺蹟不多,只有少許石砌的屋牆,給某團體掛上了一個介紹牌。附近的大樹給釘上了兩個木牌,真不該!
近年有團體為了歌頌東江縱隊的功績而大力發掘相關的歷史遺蹟,「石水澗電台」便是其一。不過這個「電台」的資料欠奉,遺物全無,加上位置偏僻,一般遊人難以到達,吸引力有限,可以寫的也到此為止。其實類似的情報工作英軍服務團(BAAG)做得更多,卻不見有人宣揚。彌敦道190號的屋主,美籍華僑陳有仁利用天台監視對面街的日軍軍營,向美軍提供情報,後來被告發,兒子受到酷刑迫供而慘死,如果不是巧合地該屋成為歷史建築,陳氏一家的事蹟可能永遠都沒有人發掘。再近期一點,在一座將拆的唐樓內發現的《林炳堯日記》,竟然揭示一位香港人曾經參與諾曼第登陸戰,究竟幾多戰爭英雄寂寂無聞的渡過餘生?相反,一些當年只當過信差的小孩,後來因為政治需要而被捧為「抗戰英雄」,世界真不公平。
探索完畢,試了兩條未行過的退路,一條向北接入明顯山徑,另一向南直上赤馬頭,經環湖徑返回烏蛟騰。時間尚早,經涌尾鐵橋出新娘潭路,在涌尾和涌背燒烤場尋兩條村的遺蹟,然後試多條涌背左脊上八仙嶺自然教育徑,落大尾篤,行一行汀角東海岸,至布心排天黑便乘車歸。今年又行了2000k,可以放假了。
路線:烏蛟騰→九擔租→石水澗→赤馬頭→烏蛟騰→涌尾→涌背左脊→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大尾篤→汀角東海岸→布心排 (16km)

|
|
純影集 Photos
|
|
|
|
|
|
|
九
擔 租
|
|
|
|
|
|
|
|
|
九
擔 租 的 山 邊 廢 屋
|
|
|
|
|
|
|
|
|
過
橋 進 入 石 水 澗
|
|
|
|
|
|
|
|
|
石
水 澗
|
|
|
|
無添加。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