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破邊洲觀景台 Po Pin Chau

日期: 2025-01-01
天氣: 天陰有雨,能見度低。
相機: Samsung S24
日記:破邊洲觀景台已於12月30日開放,今日去視察一下。元旦假期天色灰暗且有微雨,但沿新建官方山徑前往破邊洲觀景台的遊人眾多,而且目測大約7至8成是內地客,以青年男女最多,一些甚至揮動国旗,令人側目。沿途有四處觀景點,其中撿豬灣一號和二號觀景點插了些仿六角柱岩的石樁,坐又不是,欄杆又不算,作用不明,只覺是為建而建,破壞了山脊線原貌。
去到重點的破邊洲觀景台,向崖的一邊每根假六角岩柱都有警告字句,真是「又要威,又要戴頭盔」。柱與柱之間繫繩作欄,若你想繞過,會有位駐場導賞員或Secure叔叔叫你返回觀景台,有何法律依據便不得而知了。既要開條靚路吸引一般能力的遊客來到崖前,又要點到即止,迫幾十人擠在觀景台那幾級,叫他們如何打咭?試想,倘若天朗氣清,更多人得知觀景台已開放,甚至旅行團拉隊參觀,豈不是迫爆?西高山的觀景台一樣有圍欄,遊人不也是通通跨欄而出找尋不會受阻的位置攝影嗎?看來,要防止意外發生,漁護署或要仿效昔日的山火觀察站,在這裡建造一座「人群觀察站」和派人駐守了。
離開觀景台,沿花山海岸的山徑前往白臘灣,曾經填平濕地,企圖大搞遊學營地的如意算盤打不響,新建的一列三層屋還是原封不動,空空如也。商人投資失策時有發生,正如疫情期間 Staycation 營地如雨後春筍,大多賠本爛尾。可是生態從此消失,不能逆轉,香港還有多少生態價值高的地點可以給商人賠掉?歸根究底,法律和規劃漏洞處處,無法預防破壞。
續走至東丫,開了間士多茶座,或要多謝「西貢海藝術節」帶來遊人。沙橋頭的海鲜酒家今日生意不錯,但食客不是說廣東話的香港人就是洋人,竟然沒一枱是普通話人。搞破邊洲觀景台和藝術節花了不少錢,目測的確吸引了大量年青內地客和背包驢友,但有多少能轉化成經濟收益呢?不言而喻吧。
由北丫上回萬宜路,末程尋找曝罟灣的荒廢灰窰,因為水漲而難度大增。灰窰很完整,也有歷史價值,但一般人末必識欣賞,正如我不懂得欣賞藝術節的展品一樣。今天好像看了很多東西,但又沒一件令人印象深刻,因為我們的所謂生態文化旅遊都在sell膚淺的概念。
破邊洲觀景台:遊客帶來的破壞
在接近破邊洲觀景台的路上,有一班手持紅旗,明顯是陸客的親子團,由父母帶着小孩到來打咭。一個身穿黃色風褸的男孩站在崎嶇山路的頂端,不停起勁地用行山仗鑿泥石,想把石頭鑿鬆滾下山路。我由山路上到他的當前,忍不住責備他:「你在幹什麼?你在搞破壞嗎?這是違法的!你要坐牢嗎?」
小孩感到不知所措,但在旁的父親全程若無其事,我轉而執問父親:「你不好好看管你的孩子嗎?他在搞破壞啊!」父親沒回答,只是轉身不敢相望。
這個地方我已來過不下十次,但這種破壞還是第一次見。不錯,小孩頑皮並不出奇,但是誰把這種沒有愛護環境意識又沒有家教的遊客送來的?除了小紅書,還有開發觀景台路徑,向遊客說「埋嚟睇喇!」的漁護署。開放後的第一個假日已發生這種事,以後會變成怎樣?
觀景台上有兩個人駐守,一位是導賞嬸嬸,向遊人介紹地質,另一位是不出聲的黑超叔叔,穿着印有「AFCD」的風褸。我告訴他剛才發生的事,問他是否漁護署的 inspector,他說不是,自己只是外判工。依我觀察,他的工作就是防止遊人走出圍欄外打咭,估計是 secure。保安跟 inspector 的工作當然不同,即使是觀景台開放後的第一個假日,漁護署也沒有派 inspector 來駐守和巡視,等於生了仔便交給工人湊,是否不負責任?
就算真的派人巡查,又可以看得幾多?歸根究底,將一個地質不穩,風化嚴重的地方變成官方景點,大肆宣傳引入大量很少行山,缺乏環保意識甚至連「郊野公園條例」都未聽過的遊客來參觀,必定加速破壞,到時又要加高和伸延圍欄,封殺原有山路,處處插滿警告牌,一個天然景觀就此糟蹋……
順帶一提,觀景台沿路都有不少內地驢友上來,他們都背負重裝備,用雙pole借力,插入沙石,進一步加速山路的損耗。
路線:東壩→破邊洲觀景台→白臘仔→白臘→東丫/沙橋頭→北丫→曝罟灣灰窰→上窰 (17km)

|
|
純影集 Photos
|
|
|
|
|
|
|
撿
豬 灣 一 號 和 二 號 觀 景 點
|
|
|
|
|
|
|
|
|
破
邊 洲 觀 景 台
|
|
|
|
無添加。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