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8-03-11
天氣: 天晴,能見度不俗。
相機: Olympus E-M10, Panasonic LX7
日記:天行早年少玩綑邊,到09年才第一次跟隊內綑船灣淡水湖看六條廢村遺址,當時到達小滘村,回走少許經山路上紅石門坳離開。其實,全綑淡水湖路程太長,單是綑邊已有16、17公里,對一般行山人來說是個大考驗,故一般行山隊都只會綑上半段,以致下半程少有人探遊。轉眼間就9年,今次天行趁天氣上佳,決意完成全程。
乘早上第一班巴士抵涌尾燒烤場,9時正起步。一眼望水塘,嘩!何解水位這麼高?雖然今個冬天雨量稀少,但從涌尾入水道的滾滾洪水可見東江水正源源不絕注入,難怪近期水務署的水塘存水量數據顯示淡水湖水量正逆市上升!水位上升,綑邊難度也自然有所提升,一些以前是平地的位置被淹沒,難免多了爬高爬低,這情況在下半程尤其多。而上半程的廢村地帶本身就多平地,影響還不算大,只是以往近岸的小島被水淹拉遠了並一分為二,而一些以前影過的遺蹟今次亦不見了,可能浸在水下,少了可觀元素。
順利過了大滘村,穿越東心箕半島的坳位,發現有路出半島,遠道而來當然要一探,原來只通去一山墳。心有不甘,自己穿林上半島的80米山頂,有若干隱約牛路,須俯身穿越,再走至半島中部,但無甚可觀。總算來過,便折返坳位,繼續綑邊,不久就來到有幅大石牆的小滘。小滘位處窄灣,風平浪静,自成一角,環境清幽,後面是一片樹林,走入去看看,發覺頗大。
離開六村,再沒有大片平地,須沿較窄的塘坡走,來到一個尖尖的山咀,人稱「紅咀」。咀端礁石非但不紅,還仿如被淋白漆,明顯是大型水鳥的落腳地。再前面的灣叫「窩環」,看到山邊有幾級石級,上前查看,又是山墳,乃大滘居民之祖先。相信應可通上郊遊徑(子孫不會綑邊拜山吧?),但因時間不足,放棄尋探。
再去是兩個深灣,上環和下環。由於我探路前不喜歡搜尋資料,看見下環有個弧形的磚砌遺蹟就更覺驚喜!看其結構,似是有個圓拱頂,不知是否窰,可惜網上找不到資料。
隨後的路越見難行,不時有峭壁,要爬上爬落,而且有些石風化嚴重,一抓即碎,要極少心。若是水位下降一呎半呎,或你不介意濕腳又不同。中途經過另一著名景點:飛鵝飲水,此乃一狹長之小半島,形如鵝頭伏在水面上。如此有趣,當然要繞走一週。
再越過些峭壁難關就漸入佳景,轉過鎖門角入內灣已日落西山。影完日落,直綑出副壩,時為6點半,即綑了9個半小時!再走馬路大壩出到大尾篤就超過10小時,真是漫長的一天!
路線:䃟頭窰(涌尾燒烤場)→涌尾→泥塘角→橫嶺頭→橫嶺背(大龍)→金竹排→大滘→東心淇80→小滘→紅咀→窩環→上環→下環→砵樹環→飛鵝飲水→鎖門角→伯公咀→副壩→主壩→大尾篤
(點擊地圖放大)
(點擊地圖放大)